应该很少会有人想到 泉州 甚至听说这座闽南古城,作为海上 丝绸之路 起点的 泉州 古城,有着地道的闽南风情与浓浓古早味。旧时这里称 温岭 ,又名 清远 ,雅号刺桐;而“鲤城”一名源自 泉州 的轮廓形似鲤鱼。
如果想在节假日寻找能够避开人流如织的小众目的地,那么 泉州 一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Day 1 D3131( 上海 - 泉州 ) 元妙观-西街-大开元寺
Day 2 崇武 古城
Day 3 清源山-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 博物馆-西湖公园
Day 4 浔埔-承天寺
Day 5 永宁 古卫城- 黄金海岸
Day 6 天后宫-关岳庙-清净寺-刺桐公园 D3146( 泉州 - 上海 )
此行偕父母一同出行,线路安排也还算休闲。其实在做行程规划之前,对 泉州 并无多大概念,只晓得有很多的寺庙和很多的闽南小吃。而后渐渐地,发现 泉州 其实并不止是一座慢节奏的小城而已:多个宗教派别和谐相处,求同存异;传统美食朴实多样;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更有美丽海岸线,清澈海水,礁石嶙峋。更令人舒适的是,这里竟然没有如织的游客,消费亲民,着实是休假的理想目的地。
泉州 最近的机场是 晋江 国际机场,离市区较远;火车站也不在市区;不过便捷的公共交通可以到达各处景点,而老城区又非常适合步行。去往郊区的巴士也很便捷,可以关注 泉州 通APP,提前网络购票或汽车站现场购买。
通常 狮子 会考虑火车站附近,但由于 泉州 火车站离市区较远,游玩起来并不方便,因此不作推荐;可以考虑鲤城老区,既可以步行到达各个寺庙,又能体验老城的特有氛围。
交通:2415
住宿:620
餐饮:690.75
景点:178.5
共计:3904
人均:1301
泉州 的物价算是很亲民了,景点门票出来清源山高一点外,其他的都不贵,寺庙基本上都是免费,而且还有老年优惠票。
有人说 泉州 是我国美食小吃最丰富的城市,看过《舌尖上的 中国 》的朋友也许对出现在第二和第三季中的 泉州 美食还留有印象吧。牛肉、海蛎煎、浮粿、菜粿、土笋冻、麻糍、卤面、肉粽、鱼卷、面线、润饼、大虾米粉汤、姜母鸭...... 在 厦门 或 台湾 见到的小吃在这里也是很常见哦,毕竟 泉州 离 厦门 动车只有20分钟,离 台湾 也仅一海峡之隔。
许多 泉州 人的一天从一碗面线开始,面线糊配油条是 泉州 的传统早餐之一。面线不同于汤面,几乎不需要咀嚼,又不会太稀,恰到好处的浓稠度,似乎舌头抿两下便可滚过喉头,于是一碗面线便喝下了肚。
泉州 肉粽是 泉州 的代表美食之一,口感绵软酥糯,油而不腻。如果吃得考究一点,馅料的内容可以说是极其丰富: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鲍鱼等等,可谓是海纳般的宽容度。
上海 人喜欢吃菜饭,到了 泉州 才知道,这里把菜饭叫做咸饭,而且种类繁多,有南瓜咸饭、萝卜咸饭、芥菜咸饭、芋头咸饭、五花肉丁咸饭等。有了这么一碗好味的咸饭,连主菜都觉可以省去几个呢。
喜欢吃面的朋友有口福了,因为 泉州 的卤面相当美味,看似貌不惊人,但只要喝上一口汤,那眉毛都是要鲜掉了。不过据说 福建 漳州 的卤面更赞,嗯~~~
牛肉羹是 泉州 地区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传统美食,肉质筋道,汤头鲜美,再配上姜丝一同熬煮,尤其在天气稍凉的时候,来上一份牛肉羹搭配一碗咸饭,暖暖且浓浓的闽南古早味。
另外,还有必吃的姜母鸭,经过煮、炸、烧、熏、煲、焖等工序,入味的鸭肉令人停不下筷, 狮子 可是连最后砂钵底的姜片都没放过~~
还有石花膏、四果汤、鱼卷、粿类,润饼……等等,你已经尝过或者没听过的小吃。
那么对于这座闽南小城,你开始有兴趣了么?
要说 泉州 这座城内最神奇的莫过于遍地庙宇,多教并存的景象了,虽为“泉南佛国”的故乡,却一点也不妨碍对其他信仰的崇拜。
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漫步于老城,成片的红砖屋与错根盘结的树枝交错,仿佛让人感觉每一处都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大小不一的庙宇,散落在大街,也隐匿于居民区。
泉州 市内主要庙宇从北至南呈之字形分布:崇福寺-开元寺-元妙观-天主教堂-承天寺-文庙-清净寺-关岳庙-天后宫
走在西街上,忙不迭看两旁各种小吃之余,东西双塔就不经意地越过低矮围墙出现在眼前了。始创于唐代的开元寺是 福建 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如果想要寄明信片可不要错过了寺院中如此萌萌的邮筒。
承天寺的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与崇福寺一起并成为 泉州 三大丛林。坐落在闹市中心,却静谧如一座园林。
关岳飞的香火特别旺,没有几进式的结构,原本通常纵向的建筑而横向摆放,因而显得“门面”特别开阔。祈福的人很多,代表不同愿望的各色纸,厚厚的,一摞一摞地被投入巨大火炉中,考虑到效率以及环保,如今焚纸这一传统习俗也略带工业化了。
清净寺是 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虽大部分建筑因历史原因遭到破坏而只剩一些残垣,但就如希腊 神殿一样反而吸引不少喜欢照相的游客,与那些孤零零的柱子合影。经过修复重建后的建筑继续为泉州 的穆斯林们提供礼拜场所,只是非穆斯林不能进入。
元妙观同其他道观建筑一样,繁复精细,色彩浓郁,成片的红灯笼,大殿前的龙柱雕刻十分精美。顺便说一下, 泉州 惠安 的石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早上的天后宫人不多,反倒是门口的阿姨们在广场上组织起了合唱,不一会儿武术班的小朋友们也在里面练起功来。连放生池内的大龟也忍不住想要奋力一搏出来溜达。
这也是在 泉州 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你会看到,很多当地人其实有时去寺庙只是散个步,或者找个乘凉的地方。庙宇已不仅为人们提供信仰朝拜,同时也已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清源山上的老君像是 泉州 的一张名片,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为 中国 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
方圆二十公里的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慢慢游览的话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然而步行登山对于体力的要求也是不小,连续往上的栈道与石阶让人气喘吁吁。
下山后可以顺便去附近的闽台缘博物馆和 泉州 博物馆参观。
西湖公园与东湖公园,名字相近,都是围绕湖区的景观休闲公园,只是西湖公园的面积要大得多,步行绕湖一圈估计要花上2小时。
此外还有郑 成功 公园,刺桐公园,灵山公园,笋江公园等等。在 泉州 总能感觉郁郁葱葱的。原来这个城市的慢生活是有原因的,被如此众多的植被包围,生活在 泉州 的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公园之中。
福建 临海 ,有美丽的海岸线, 惠安 海岸可是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 中国 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而且,以勤劳、贤淑闻名的 惠安 女就是在那儿了。 崇武 古城就位于 泉州 的 惠安 县东 南海 滨,从地图上看正好是沿海的突出部分。
都说 福建 人的口音难懂,巴士上除我们一家还有好几个 东北 来的游客,听司机的普通话比我们费劲得多,把师傅都给逼急了。可一急这语音语调就变形得更厉害,直到我指着站牌招呼大伙儿后,一群人方才稀稀落落地下了车,司机也终于悻悻地一脚油门离开,留下我们还在琢磨师傅刚才叨叨了什么。
车站刚好位于桥边,走近一看发现是个港口。或许水位较浅的缘故,停泊的都是些小渔船。船上插满了红色与黑色的旗子,不知代表何义。
之前有提到 惠安 石雕是国家非遗,在去往 崇武 的路上有经过几家石雕厂:石像、 石狮 、石塔等等,不分人兽、宗教,一溜儿紧紧挨着,错落地露天陈列。也难怪,如此大体积的作品放入仓库比较困难,也可惜了这么好的广告位,不必装箱防潮,就这么敞开式的。几乎外来人都会被这突然出现的一大片白花花的雕像所吸引,随着车身继续行驶同时,头的方向还保持在那儿,正所谓的留头。
如果在车上那几秒钟没有看够,那么 崇武 古城就刚好给你这个机会慢慢看。四 大名 著、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八仙等等,看到你审美疲劳。
如果见到有卖鱼卷的,记得买根尝尝。 崇武 鱼卷是闽南一带常见的小吃,也是 泉州 十 大名 小吃之一。小贩从锅里取出一直处于保温状态的鱼卷,插上签子,递到你手上。温温热热的赶紧咬上一口,弹性十足,味道鲜美,没有过多的面粉,5元一根的鱼卷着实让我开心许久。然而本想慢慢品尝美食,却被胡乱的海风吹得只能匆匆了事吃完。
愈靠近海边风愈大,根本掌握不了它的行动轨迹,头发就这么四面八方的乱飞,帽子是肯定不敢再戴的了。
这里多黑色礁石,怪石嶙峋。
别以为只有乱石,这里也有干净海边可以下去踩一踩细腻的沙子,但是贝壳就捡不到了。如果想站在礁石上拍照可一定要当心,有些地方会很滑,摔倒的那一霎我还能顾及右手相机,左手手机和手镯,举着双手落坐在石头上,这姿势也是够牺牲精神的了。
海边有几家并排的小餐馆,老板们站在外边热络地招呼每一位过往客人,而我们最终选择了较远的单独的一家,觉得这样比较不会尴尬,也不会伤了那几家的和气,因为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菜式和价位,其实我觉得是我们想多了。
两份十五元一碗的 崇武 卤面端上来后,我们立即又追加了一碗,因为给彻底打败了,味 道真 的很鲜,量也够足。老板推荐的鱼块,虽不记得是什么鱼,不过口感很像龙利鱼、龙头烤之类的,入口即化。美美的一顿午餐后懒懒地坐着休息,和老板聊了会儿天,或者再来份四果汤,就全然解了乏。
海边见到的 惠安 女不多,只远远地望见她劳作的身影。
沿着古城墙顺势而下,砖缝间钻出不少绿植,星星点点的。
墙的另一头是居民区,这错落时代的建筑,毫无违和感的同框。
返程时又经过刚才的港口,发现水竟然已经退去,只留下渔船东倒西歪地躺在泥地上,这潮起潮落的速度可真是快啊~~
交通方式:
从 泉州 客运中心乘坐前往 崇武 的巴士,到达后换成直达 崇武 的班车
如时间充裕,还可沿海岸线继续游玩西 沙湾 、青山湾等
下车后天空便已开始飘雨,出门时对天气的预计不足与盲目自信让我们三人甚至连一把伞都不愿意带。嗯~~没事,细雨和渔村才更配呢!——拥有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可是旅途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路上几乎没有人,随着导航步入居民区。“方向对不对啊?”老爸禁不住问。走过几十米后,空气中开始混杂阵阵腥味儿,分明是海边的味道。“没错,方向对的!”刚才我还有些犹豫,没有马上回答,闻见这气味时的语气已十分肯定,并且开始有些兴奋,仿佛手中拿着的是寻宝图。
虽是居民区,但各家的房屋却不尽相同。一扇铁门后的动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头戴花儿的阿婆正在撬海蛎。门外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进去看看,阿婆友善地同意了。此时门外同为游客的两个小伙子也跟着进来参观。阿婆嘴上和我们说着话,手上的活一点儿也不耽误。
聊天告一段落后我们才留意并打量了一番这栋三层小洋房。看的出主人家比较富足(之前就有看到网上文章说 福建 的农村可是要打上引号的),院中疯长的杂草与堆积的杂物显示主人并没有很上心在打理上,至少院子是这样的。
居民区离海边其实还有些距离,照理说味道不能这么重。循着味儿才发现,原来这强烈的腥味来自路边堆积的海蛎壳,数量还颇为壮观,我很好奇这些壳的去向,只是身边没有可以询问的当地人。
看到“蟳蜅”这两个字,可能你和我的反应是一样的:怎么念?拿出秀才只读半边字的能耐大多还都能猜对——Xun Pu,也可以将“蟳”字写作“浔”。
那么再来一个字“厝”,这回有点难度了,正确的读音是cuo,第四声。在闽南语中,“厝”意为家或屋子;而“蚵”就是海蛎。穿过那些现代而无明显特色的小楼房,具有闽南 泉州 风格的“蚵壳厝”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
远远看过去花白色的像是石 头屋 ,层层的片状石头,走近一看方才发现原来都是巴掌大的海蛎壳混上水泥砌起来的,密密麻麻,严丝合缝,真可谓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且还没有腥味,想必应是做过了处理。据说这蚵壳厝还有冬暖夏凉,防风防潮的功能,真是很适合海边的条件。另外由于它墙体坚固,甚至可以抵挡炮火的攻击,所以当地有“千年砖,万年蚵”的俗语。
浔埔的另一个亮点是这里的妇女,他们的服饰与 惠安 的服饰堪称 泉州 民俗的两朵奇葩。 惠安 女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而浔埔阿姨则是“民主头,封建肚”。 惠安 女用头巾把头包得剩下脸部一个“倒三角”,而浔埔阿姨则在头部装饰上大下功夫,梳成“田螺头”。
浔埔女性在及笄(念ji,十五岁女孩叫及笄)之后便要开始“梳髻”,中间横插一根象牙或塑料筷子,圆髻四周围上各种花苞或花朵加以点缀。
另外,从耳饰是区分浔埔女的辈分的重要标志:未婚女子为耳环,不加耳坠;已婚需在丁勾耳环下加上耳坠,称为“丁香”坠;如果做了奶奶,就改为“老妈丁香”坠。
你也可以来尝试一下这样的发饰,耐心等待盘头的时间,再换上一套当地服饰就特别应景了。只是40块钱一个脑袋的价格让我觉得有点小贵。
一路上,凡是经过住家门口,偶尔都能见到在撬海蛎的妇女,手指上戴着手套,一手握紧海蛎,一手拿专用的锥子一个个撬开。基本上很少有独立的海蛎,都是一大坨粘连在一起,而且很牢固,需要用力将外层的掰掉后才能处理里面的。海蛎壳又厚又硬,因此即便戴着手套也需十分小心被划伤。看着她们粗糙的双手,掌纹已被染上一些颜色,不禁感叹浔埔妇女的吃苦耐劳。即便在封建时期,浔埔妇女也并不裹足,因为这里的女性同样担任体力劳动。
主干道上有个菜场,放眼望去,半数以上都是撬海蛎的妇女,年龄层次也多集中在五十以上。海腥味儿一路伴随着,不过久而久之,倒也习惯了,嗅觉的记忆果然是很短。
主干道的尽头便是码头,船只停着不少,不过风很大,阴雨天的海风吹得让人有些打退堂鼓。海边生活的人靠天靠海吃饭,大概早已习惯这阴晴不定的天气,只需等待下一个出海吉时便可吧。
到达交通:
泉州 市内有多条公交可到达
猜测 石狮 一名是否与 泉州 惠安 石雕有些关系,网上一查发现原来是隋朝时期, 永宁 岑兜一带人们经常相约凤里庵前石雕 狮子 处碰头聚会,久而久之,“ 石狮 ”便因此得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 石狮 的 永宁 镇成为历来闽东南地的重要港口及 海防 重地。为抵御倭寇,明洪武二十年,设立卫城作为泉南的屏障,称“ 永宁 卫”, 永宁 即永得安宁之意。
永宁 古卫城依山而建,老街东西贯穿1公里多,旧时的 永宁 古城可是商贸聚集之地。城门有修建过,因而即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却显得有些新。好在城内许多房屋仍保留原有状态,因而沧桑感依旧,只是有些已成危楼而不能过于靠近。
城内保留着一些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闽南,特别是 泉州 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番仔楼多为闽南的 南阳 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也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建筑不仅有南洋建筑的特点,也结合了闽南传统古民居的风格。
这幢 陇西 番仔楼所用的钢筋水泥皆由南洋运来,1940年,“七一六”惨案被日军轰炸仍不屈不挠坚挺至今日。
城内规模最大的最精美的番仔楼数汉林楼,主人特意从外洋引入铁、玻璃、水泥等材料,并到 福州 采购杉木,聘请两位 惠安 师傅相互竞技洋楼的布置、砖雕、陶塑、彩绘等,着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泉州 的红砖厝正在这里也是比比皆是,有意思的是那些被损毁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就这么留在那里,而隔壁仍在居住的人家似乎也并无多大异议,任凭其杂草丛生,或是房顶上的砖瓦木块随时有掉落的危险。
条件好一点的就考究很多了,两三层的小洋楼以及庭院内的树木花卉以及装饰物看的出这家主人偏爱欧陆风情。
走在 永宁 卫城里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风格迥异的建筑如此密集,可能刚参观完明朝的城隍庙( 永宁卫城内有神庙40多座),下一转角便是西洋楼,尔后红砖厝的浓烈颜色又将你的思绪拉回,这种感觉很奇妙。
推荐路线一:
从永梅路车头走入 永宁 街-熙宝楼-保生大帝-陈氏小洋楼-林氏宗祠-大夫第-西门土地公庙-十三架-莺山书院- 济阳 番仔楼-董云阁烈士故居-番王府-群敬楼-五柳院青旅-南音社-万通号小布庄-老邮电局-中开坊-鳌城书院-中开坊-霞源古厝-陈氏洋楼-教堂- 太原 楼-观潮楼-养浩楼-迎熏楼-董氏洋楼-文祠-慈航庙-宁东楼-陈氏宗祠-生产队茶社-妆糕人-城隍庙-紫树林-财神庙-小东门城楼-返回鳌南砥柱-永进商行古厝-南门七号-永宁 故事会馆-干氏古厝-下营古厝群-董氏宗祠-汉林楼-荔圃山庄-梅福寺-老街-车头
推荐线路二:
城门(小东门)-财神庙-紫竹林-城隍庙-妆糕人-生产队茶社-圣母宫-王氏宗祠-霞源古厝-老街-半边井-中开坊-石盘街-万通号小布庄-南音社-萧王府-梅福寺-荔圃山庄-汉林楼-董氏宗祠-下营古厝-南门七号-鳌南砥柱-返回城隍庙-城门
去到 黄金海岸 是个巧合,从 永宁 古卫城出来还有大半天时间,看见车牌上写着 黄金海岸 的站名便想要去看看这个与 澳大利亚 黄金海岸 同名的地方。
见到这个门口时,脑子画上一个问号,诶~~难道是个楼盘?
不过这个楼盘的环境真是不错,浓浓的欧式风情。让我们停留了好些时间拍照。
正在看我游记的毛毛同学,这里有没有让你回想起我们一起去过的梦想花园?
回到主路上,身边人群都奔着同一个方向前往,也不乏有带着海边玩沙玩水的装备,是接近 黄金海岸没错了。
感觉自己是看房团的成员,须经过售楼处大厅方能进入景区。不过大家都是来玩而并非来看房,所以即便是手里被销售人员塞上一张 黄金海岸 楼盘的宣传页倒也并不会有多大反感,反正这纸还能垫在下面坐着。
要说这视野真不错,虽远不如澳洲 黄金海岸 高楼林立的气派,但海湾边上建造中的酒店倒也有那几分意思。
适逢节假日人自然是不少,周边的居民也是拖家带口来踩水玩沙。另外还可以开沙滩车或者参加水上活动。
远处的洛加寺像海市蜃楼,打量着步行海岸线的距离,让我们决定还是远远观望就好了。
见到阳光沙滩心情不由得就明媚,即使有开发商的广告植入也丝毫不介意了。
到达交通:
泉州 市内长途汽车站乘坐 石狮 方向长途车
到达 石狮 汽车站后换乘5路公交到达景区
文章来源: mafengwo
发表评论